奥运会就这么结束了,中国毫无疑问占据了金牌榜的榜首,这几乎是传统了,东道主国家总有些优势,毕竟裁判、组委会什么的,恰饭也要看时间、地点的。

   当然了,就像之前说的那样,以前奥运会从来拿金牌榜说事的美国媒体,这会儿倒是一致开始拿奖牌榜说事了。

   很正常,很美国。

   不管怎么说,又经历了一次中国在奥运会中登上金牌榜的榜首,李旭还是很高兴的,遗憾的是没能跟约翰·保尔森见个面。

   本来以为,自己跟胡晋、韩海阳在美国股市上搞风搞雨,没准保尔森来参加奥运开幕式的时候,要跟谁谁谁施压,甚至将华尔街面临崩溃的锅扣到中国头上来——要不是中国人在市场里做空,华尔街怎么会面临现在这种巨大问题!

   谁知道屁事没有,毕竟中金、中银、中投、中信,在进入08年之后,哪个没在华尔街做空过,更何况中国手里又握着大量两房债券。保尔森来参加奥运会开幕式,一方面是展示所谓的中美友谊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住中国,不要在这个时候添乱。

   这个时候的美国,吃相还没十年后特朗普上台那么难看,所以李旭想象的“遭奸人陷害,像岳爷爷那样大喊天日昭昭”的场景,基本上不可能出现。

   除此之外,还有个遗憾就是,没能泡个女运动员,那晚跟俞飞鸿看蹦床公主夺冠时李旭就暗自感慨,这要在床上,高难度姿势绝对比家里那几朵大长腿小花要熟练。

   可惜现在没空啊,仔细捋一捋,下半年的事情还很多,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,所以……顺手的话,跟跳水女皇打个友谊赛如何?

   回到正题上来,随着奥运会的结束,社会上的狂热情绪也开始缓解,普通人嘴巴上不说,心里却已经有“奥运会也就这样”的认知。

   这就跟抗美援朝后,大家觉得美国佬也就那样差不多,所以举办奥运会还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。

   狂热情绪消退,各种娱乐活动自然也恢复正常,于是《非常完美》上映了。

   在斟酌了各种方案后,担任了名义上的制片人的范冰冰,挑中了这个时间段。李旭之前跟她说得很清楚,如果以后想要独当一面,这些东西她必须要会。

   说实话,真是有些可惜,范冰冰的头脑还是很不错的,同样的事情,就是李旭给自家小花科普未来的种种流量操作的那些,只对她说了一部分,她就能举一反三。

   比如现在网络上,各个门户网站和论坛上都在流传着,林志玲在《非常完美》中的表现超越在《赤壁》中的表现这种话题,说什么她在后者只是个花瓶,在前者基本上可以算一个演员了。

   有称赞的人,自然也有反对的人,于是乎两边吵成一片,吵得路人分外瞩目。

   当然了,最开始吵架的这批人都是水军,都是范冰冰找来的水军,虽然手法很粗糙,没法跟李旭旗下的波澜工作室这支正规军比,但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。

   所以,电影上映的首周就拿下了3500万的票房,都快赶上《集结号》了,只要不出大问题,破亿是肯定的。

   “志玲姐姐好漂亮,而且端庄优雅,就连哭都哭得那么好看。”

   “范冰冰也不错,哭着道歉那段好让人心疼。”

   “聂远真的好渣,故意脚踩两条船不说,还将她们玩弄过来、玩弄过去的,但是那种明明白白的坏又好帅。”

   第一时间进电影院的人在网上大多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,这个年代的观众依然还是很宽容的,即便李旭用两部电影拉高了他们的观赏水准,让他们知道国产电影还能这么拍,但对于整个电影市场而言,还是杯水车薪。

   要以十年后的眼光来看范冰冰、林志玲版的《非常完美》,大概也就《港囧》的水准,各种老掉牙的哏,老套的甚至有些平庸的剧情,还有略显浮夸的表演。

   尤其是聂远的演技最好,但他的角色偏偏只是个工具人,着实有些浪费。

   但放在08年这个时候还是很吸引人的,在大银幕上看到网络里才用的哏,那种感觉跟发现王公子也会吃路边摊那样很新奇。

   再加上跟剧情融合得很好,而不是春晚那种硬蹭,比如那首特意让编剧根据剧情做的“神马都是浮云”就很有意思,再让女主角以漫画师的角度配上几张漫画,很有喜剧效果。

   除此之外,电影本身也在创造哏,女主角范冰冰在跟两个闺蜜聊天时,恶意猜测林志玲每天健身回来是不是“满身大汉”,角色比较呆萌的董璇直接问:“你们说的……是汉子的汉?”

   跟着一脸嫌弃的表示:“我再也无法直视这个词语了,你们是想让我撕字典吗?”

   于是网络里面很快开始流传起“满身大汉”这个哏,连带着“日后再说”、“奇尺大乳”之类的也纷纷冒出来了,“无法直视”和“撕字典”更是广为流传。

   可惜,某些鬼畜还没开始流行,要不然“强人锁男”、“知男而上”这些也会出现。

   总而言之,对现在的网民来说,这些都是非常接地气的,能引起他们共鸣的看点,在水军的带动之下,自然而然的帮忙吹捧起来。

   不过电影能有现在的成绩,不单单是因为这个,剧情虽然老套,但基本上没有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方,整个故事很完整,逻辑线也很清晰,没有太大的违和,按十年后的话说就是完成度很高。

   尤其是报复渣男的时候,还有两个小翻转,即使头脑稍微聪明点的人都能猜出来,依然还是让观众很过瘾。

   说到底,电影最基本的属性是消遣和娱乐,观众买票进场是为了放松,是为了爽的,不是来找虐的。

   这也是为什么《投名状》扑街了,也是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出得早,观众没得选,要放到十年后,没准连《影》的票房都……

   除此之外,《非常完美》的表演虽然有些浮夸,但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,而且各自也有亮点。就好像聂远,虽然之前说过,他的角色基本上就是个脸谱化的工具人,存在的意义就是衬托两位女主角,但至少那副渣得明明白白的痞气表现得很出色。

   给观众更多的是“我也不想这样,可我没法拒绝你们的投怀送抱”这种感觉,而非“我就是脚踏两条船,就是玩弄你们”的人渣,这必须要称赞一句。

作者 admin